当前位置:汕头社会工作者协会 > 工作动态

辅导过程中与案主同步向前

来源:admin2014-04-29 15:20

              导过程中与案主同步向前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来源: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服务平台


同步向前是辅导的基本信念。在面谈时,工作员应以案主为起点,并且逐步引领他转变。这技巧的难处是先要求工作员放下自己的信念及价值观,聆听案主的心声,体会他的处境,和案主共同探索应朝那个方向进发。既能同步,也能向前。

本文分享我们过去多年来的辅导经验,并且从寻解面谈 (Solution Focused Therapy)的理论角度讨论。寻解面谈是一套精简并易学难精的辅导思想,但精简不代表容易,即使能纯熟地运用它的五个发问技巧,并不就是掌握了寻解面谈,其实心法比技法更为重要,也更难掌握。中国人有两句说话「工多艺熟,熟能生巧」,「巧」才是最重要的,要有效地进行寻解面谈,必需要领会「巧」的境界,「巧」就是能以案主为中心,充份掌握案主的心理及情感状态,带引他一起寻找解决方法,不受制或因循于寻解面谈的传统发问技巧,这尤其反映在辅导早期与案主建立「同步向前」的重要性。 

同步

同步是指工作员与案主同一步伐,或紧贴他的脉搏,快慢缓急,皆能与案主配合,不应强求案主转变,有耐性地引发案主的动力,建立接纳、尊重的关系。在面谈的早期,建立同步的关系尤其重要,要让案主感到被受尊重及细心聆听,并要确认案主的主观经验,这样,转变的可能便会大大提高。

同步的基本要求是细心聆听,只有能尽心尽力去明白和感受案主的讯息,才可以与案主同步。

向前

聆听的过程中,先从案主的经验出发,但遇到不利改变、自责自怨的观点时,便要技巧地帮助案主扩阔视野,协助他们察觉转变的可能性,而这些转变更应朝向正面及积极方向进发。故此除了接纳和确认案主的世界观,亦要帮助他维持正面而乐观的态度。故外,聆听的过程中也要特别留意一些不利改变,或自责自怨的信息。

例如:

 我丈夫永远不会帮忙做家务!

 这段婚姻真失败,都是由我不懂得博取丈夫的欢心!

 儿子太顽劣了,全是因为我教导无方!

 我真是一无是处。

响应的讯息里,不但要认同案主的感受和经验,同时也要包含转变的可能,或已经在转变中,使案主对转变抱较乐观的态度。

1. 用心聆听

用心聆听就是尊重案主最具体的表现。恰当地响应,使案主感到工作员能充份明白他的困境,是建立工作关系的基石,在第一次面谈的首十分钟尤其重要。工作员耐心聆听案主能产生模范作用,一方面使案主的情绪平复下来,另一方面案主亦会模彷工作员的态度,在辅导过程中专心聆听。

工作员可用心聆听及观察下列的重点:

如何表达

案主的特别用语,不同人物、事件的出现先后次序,自己在问题上的主动 / 被动角色。愈将自己处于被动的角色,愈会感到自己是受压迫,并会强化自己的无能感,不利于将来的转变。

问题理解

从案主的角度,了解问题的成因及经过,案主过往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其成效。将这问题的责任归咎于谁、相信如何才会影响结果,这些也会影响案主改变的动力。如果相这结果是命运安排,无论谁或做任何事也改变不了,这想法会令案主感到气馁,及缺乏动力去面对困境。

案主感受

感受与其想法的关系,它如何影响行为表现,它的强烈程度等。一般来说,引发强烈感受的事情,大多是案主所关注的事项。

非语言表达

非语言所表达的强烈程度、与说话的意思是否一致等。非一致的语言表达,可能表示案主内心正面对一些争扎,不容易表达或不是适当时机表达出来。

关注事项

总括以上各点,工作员在聆听案主的鈙述时,要特别留意以下各项情况:

最先提出的,重复/ 仔细描述的,最想解决的 / 最困扰的 / 最需要解决的 / 最可以解决的关注事项。也是从这些理解里,寻找一些最适当的介入点。

是否流畅地表达,像曾经描述多次这问题。

是否有夸大其词,真确程度有多少。

面谈时所表现的行为是否与案主的年龄及背景相配合。

有否要求工作员给予意见。

有否合理化自己的行为,过份自我保护,逃避面对问题。

有否罪疚感,压抑的愤怒,沮丧,羞愧等表现,这些感觉要小心处理。

曾如何处理其问题,那些有效,那些没有用处。

有否接受辅导的经验。

初步对工作员的印象。

工作员可能会不同意案主的角度,但聆听的重点是明白案主的观点,故此纵有不赞同之处,亦无需急于反对。

例子阐释

工作员: 我是这辅导中心的工作员,请问是甚幺事情令你来到本中心要求服务呢?

案主: 我都不知从何说起,我和太太的关系好象越来越差,她每晚都很夜才回家,吃晚饭时我们都很少交谈,饭后她便看电视,然后上床睡觉。每次我要求房事时,她都推说太过疲劳为理由,好象对我一点兴趣都没有。

工作员: 听你的描述,知道你太太的表现会令你很不舒服,甚至可能有些沮丧,不知应怎样面对,不知我这样说对不对? .. 我希望可以了解你们的关系多一点,可以更明白你现时的困难。

案主:  你说得对,我的确有这些感觉 …..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回应练习

尝试响应案主的说话,让他感到工作员是用心聆听、愿意明白和接纳案主的感受。

案主: 说出来亦无济于事,怎样也解决不了问题,也更加灰心! 我不想再谈下去!

回应练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母亲对儿子说: 当时我尽了一切努力,希望你能忘记过去,不想其它人再提起你的错失(吸毒),只想你能够再重新改过,当时我也想到你会否改过,会否重蹈覆彻,但我相信人总会进步,亦相信你会进步,只希望你会把握这个机会... 但你回家后发生这件事,我很失望,非常伤心... 难过,我甚至不相信我的儿子会这样对我....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2. 尊重经验

 感受和主观经验都是没有真假对错,对当事人来说都是真实的,无论工作员是否同意这些想法,尊重案主的经验是辅导基本的态度。

 2.1. 接纳态度

 从案主角度,去明白他如何理解外界事物,接纳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性,而非挑战它的逻辑及其真确性,对案主所表达的经验不作任何价值批判。尤其在面谈开始的阶段,不宜挑战案主的信念。反之,案主的改变常常在接纳的气氛下出现的。

2.2. 表示接纳

 工作员不但具备接纳的态度,更要让案主感到他的世界观被工作员所尊重和接纳。要留意案主的回应,当感到被接纳时,他不但会点头示意,神态上也会逐渐轻松起来。

例子阐释

案主: 出外接触陌生人,会令我失去安全感,我宁愿留在家里。

工作员:

你害怕接触陌生人,所以宁愿留在家中。

我相信你宁愿留在家中,一定有你的原因。

你留在家里,是希望自己获多一点安全感。.... 我相信你过往接触陌生人时,一定有些不愉快的经验,甚至是受到伤害,不大好受,可以明白你有些原因不想接触陌生人 / 可以明白你为  何宁愿留在家中。

注:读者可比较以上不同的响应,对案主产生甚幺不同的影响,并且会带领辅导朝向那个方向进发。

例子阐释

案主: 儿子这样顽劣,是我教子无方,我真愧当一名妈妈!

工作员:

你觉得自己愧当一名妈妈,是因为自己教子无方。

儿子这样顽劣,领你觉得自己教子无方。

好多母亲见到儿子这样顽劣,都会怀疑自己是否一名好妈妈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回应练习:尝试响应案主的感受,让他感到被尊重,而工作员又无需表示是否同意案主的见解。

案主: 这世界真没有天理,我为这个家付出了这幺多,到头来丈夫还不是见异思迁!

回应练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案主: 教导子女不可以迁就,棒下出孝子,小孩子就是出炉铁,不打不成材,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学坏。

回应练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3. 语言运用

工作员习惯小心选择案主的某些语言,与案主对谈,可以有效地与案主建立良好工作关系,并有助工作员学习聆听及尊重案主的经验,培养良好的辅导态度。

3.1. 精简浅白

 切忌使用专业词汇,使用精简浅白的说话与案主面谈,可减低彼此的距离,并使相方更有亲切感。

3.2. 澄清意思

 小心聆听案主所用的说话,特别是对问题或重要人物的名词及形容词,鼓励他解释经常使用或特别的词汇,案主常常赋予特别的意义,澄清后才有助沟通。

3.3. 采纳语言

 在早期面谈中,尽量采用或覆述案主的语言,不要轻率地改动他的特别用语。(例如把‘好惊’响应作‘无胆”,“错事”回应作“羞事”,“(案主的) 儿子的父亲”回应作“你丈夫” )

例子阐释

案主: 我的儿子不能停下来,太活跃,无法控制自己,没有方法令他安静下来,我很担心,怀疑他心理不正常!

工作员: 从他的表现来看,他很可能是患上过度活跃症,需要接受心理治疗!我希望详细了解他平日的行为模式,及你是如管教他。

 (心理病态学的术语,专业判断)

~~ 比较 ~~

工作员:  你观察到儿子好象太活跃,甚至有时无法控制自己,令你担心他的表现是否正常! 许多父母见到子女表现得非常活跃,而又无法让他安静下来时,都会有你同样的担心。可否让我了解多一些你儿子的日常表现呢?

案主: ...... 我发现儿子经常私下「摸菇」,担心他心理不平衡! 我全家除了他都是女性,不知道是否对他有不良影响?

工作员: 你发现儿子经常「摸菇」,担心他心理不平衡,我不大明白「摸菇」的意思,可否告诉我知这是甚幺行为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回应练习

案主: 家里爸爸妈妈常常吵架,嘈得很吵耳,我真想在家里「折埋」自己!

回应练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案主: 我正被联邦密探追杀,只好逃避到这里来! 我经常发现一些特务在四周跟踪我、监视我,他们都是穿上黑衣的。我怀疑上次看牙医时,被他们在我的牙里装了一块芯片追踪器。

回应练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4.点石成金

穷途不是末路,绝处也可逢生。许多案主因为被当下问题所困扰,未能看到转变的可能,故此与案主建立关系的同时,不忘引领他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,减少对问题的执着,可激发他去面对困扰,对将来的改变更有盼望。

4.1. 化为希望

 将案主的投诉、抱怨,以他希望的转变作为响应。以淡化悲观、自责或不能改变的想法。

例子阐释

案主: 我和妻子经常为小事吵起来,并且一发不可收拾!

工作员:我感到你也不想为了小事与妻子越吵越大,直至一发不可收拾......,你希望和妻子能较为平心静气去处理彼此的分岐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回应练习

案主: 家里爸爸妈妈常常吵架,所以我唔想在家里!

回应练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案主: 人生都毫无意义,父母不理我,自己成绩又差,同学都憎恨我,我不想上学了。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4.2. 尚未发生

 除了要认同案主当下的困境,有时也要指出案主期望的改变尚未出现,隐含着改变和好转是可能发生的。

例子阐释

案主: ...... 我真是一无是处!

工作员: 过去这许多经历对你造成很大的打击,虽然我看到你已付出最大的努力,但是事情的发展不能完全由你控制,走到这一步,你当然会很沮丧而感到好象真的一无是处........因为到现在你还未看到你过往所作出种种努力的成果。

4.3. 其它可能

 尝试引领案主从其它角度了解事物,减少将问题完全归咎自己身上,扩阔解决问题的视野。

案主: 我教子无方,他才学得这样坏!

工作员:你的儿子变成这样,自然感到很失望 / 自然会觉得是自己教子无方,当然有很多原因引致青少年学坏,除了你的管教方法外,你认为还有甚幺令他变成这样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回应练习

案主: (对学校社工说) 不可以让家人知道,如果父亲知道我有了身孕,一定会打死我,母亲也会很伤心!

回应练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案主: 我这一世也不能改变,只有接受现实,那有你说得这样理想!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5. 善加利用

 寻解面谈相信每个案主都具备某些潜质或资源,工作员必须相信只要细心发掘,一定可以帮助案主发挥其潜质或能力去应付目前的困难。

5.1. 发掘潜能

 既然深信案主是充满资源及潜能,面谈过程里便要不断注意及发掘这些潜能。工作员不应只注重案主明显的成就,许多潜能都是看似微不足道,甚致被视作是失败的经验,都是很重要的,它们经常被案主所忽略。有些人误解寻解面谈只容许谈论成功的功验,其实要能协助案主从看似失败中经验里,发掘他们的坚毅及成功的地方,亦是这介入模式的精髓。

5.2. 正面转向

 当遇到案主一些看似负面、固执及不利改变的想法,可慢慢引导他们从另一角度出发,这些想法也可能有积极及正面的果效,从而拓展转变的可能。

例子阐释

案主: 这些年来,虽然丈夫对我不忠,但作为妻子,他一天不提出离婚,我也会为他忍下去,为这段婚姻坚持到底!

工作员:你忍下去也只为了挽救这段姻婚,你一定面对很大的压力了,多年来的坚持,从中你学会到些甚幺? 发觉自己有甚幺改变呢? / 有甚幺支持你这样坚持下去?

例子阐释

案主: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自悲的人。

工作员: 你为何这样描述自己。

案主: (解释其原因、经历及自悲对其负面之影响。)

工作员: 我明白为何你有这檥的感觉,我想知道,除了以上的负面影响,你的自悲对你有没有其它一些正面的影响,也许这些影响是很容易被忽略的,我希望从另一角度去了解它对你的影响。如令你懂得谦虚、避免成为众人焦点、更能体谅人等?……….因为有许多人的问题是过份自大而缺乏了适当的自悲。

案主: …(有点迷茫的神情,跟着沉思,继而开始描述一些情况“自悲”是有

着正面的后果。)

回应练习

案主: 我太单纯,不够世故,不像一些同事圆滑老练,所以我只懂得劝力工作,不计较收获。

回应练习: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5.3. 作为指引

当工作员急于求变的时候,案主便会不予合作,甚至表现出抗拒,即使在这些情况下,工作员也可从案主的响应,引导自己作适当的调较,再重新配合案主的步伐。

例子阐释

案主: 不,我一定做不到!

工作员: 如果你觉得现时一定做不到,那一定有你的原因,我也相信你比我更清楚自己的能力。我欣赏你不会勉强自己定下一些无法达致的目标,可否让我知道你为何觉得你现时一定做不到呢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回应练习

案主: 上次面谈后,你提议我去探望一位朋友,或约见一些朋友外出,我没有照你的意见去实行!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案主: 我不同意你跟我太太说,要给小朋友多一些空间去为自己做决定,我认为不能这样教导我的儿子。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6. 黑白之间

 许多案主的问题是源于一些过份固执或偏激的想法所引致的,好象一些非黑即白 (either / or ) 的思想(不是朋友,就是敌人)。寻解面谈要帮助案主放下这些执着,钻出牛角尖,跳出非黑即白的思维,既是寻解面谈的精髓,亦是较难掌握的技巧。

6.1. 松土工作

与案主建立关系的阶段,常面对案主的一些对固执的问题观,要进行初步的「松土」工作,特别要技巧地淡化案主绝对化的思想,及一些非黑即白的逻辑推理,以便利后期的辅导工作。

6.2. 既黑且白

 案主面对困扰时,经常将事物对立二分,只认定过去所惯用的解决方法是唯一及正确的途径,虽然屡战屡败,仍加以坚持,因循守旧。这种思想大大缩窄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寻解面谈强调人所面对的问题,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关系,而是许多看似互不兼容的观点,却又能兼容并存。

6.3. 绝对描述

 案主面对困扰而感到无助的时候,会用一些绝望的语句去表达内心感受,这些过于悲观及绝对化的说话,会进一步强化案主绝望、无助的心情,故此适当的响应,可淡化这些情绪。以下的一些表达形式,可能反映案主非黑即白的思想:

‘一定’、‘他这样....,我只可以....’、‘绝对不能够....”、‘..........,但是.....’、‘从没有.......

例子阐释

案主: 我很希望能给子女多点自由,一些发展自己的空间,但却感到很矛盾,担心他们学坏,更恐怕他们误交损友,染沾不良习惯。

工作员: 你明白子女需要多点自由、空间,发展自己,以配合他们的成长需要,同时却又担心这些空间过多,如果不给予适当指引或控制的话,他们便很容易结交损友而学坏。究境在这阶段如何既给予子女多一点空间,又不会学坏?

案主: ........要我放下自己的尊严去讨好他,我是绝对接受不到的!

工作员: (对应当时的情境),要你放下尊严去讨好他,确实是很难接受的,其实你可以接受自己怎样的表现,以致既保持自己的尊严,又不得罪他和适当地保护自己呢?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回应练习

案主: 我太太从不体谅我工作的辛劳,只懂埋怨我没有时间陪伴她?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案主: 不常常提点他,他必定犯大错,若这样做,他又抱怨我是个啰唆的母亲。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案主: 他总不听我的劝喻,要体罚才可收到阻吓之效。但我也明白这不是管教的好方法,日后只会越打越反叛。打抑或不打,真不知如何是好?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案主: 若告诉父亲,他一定不认我这个儿子,要赶我离开这个家庭!

回应练习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联系地址:汕头市龙湖区金晖北街1号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四楼 联系电话:0754-88696307
邮箱:stshegong#163.com
粤ICP备14063641号   粤公网安备44050702000600号